哪吒汽车“劫后余生”?
【导语:近日,有消息传,处于破产重整阶段的哪吒汽车桐乡工厂向员工足额发放薪资,工厂内员工正积极进行设备测试与物料整理,同步启动的还有经销商网络筛选与支持计划,阿里资产平台已有逾50名意向投资人提交材料。然而,核心团队流失严重、渠道体系亟待重建,面对的考验依然严峻,哪吒汽车能否跨越重组深水区而重获新生?】
哪吒汽车频频出现“复活”的迹象。
桐乡工厂生产线的重新嗡鸣与员工工资卡上2025年7月全额薪资的到账提示,为深陷破产阴霾的哪吒汽车投射出一缕复苏的微光,这看似寻常的运营信号对一家自2024年11月起便深陷连续欠薪困局、2025年6月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企业而言,着实为一场惊心动魄的复活实验。供应链方面,泰国子公司创新业务模式加速零部件供应,为复产提供基础保障;工厂内外,设备维护人员加紧调试生产线;阿里资产处置平台上超50位意向投资者提交预报名材料。还有,哪吒汽车的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已经从广州海珠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移除。
哪吒汽车能复活吗?
这些频频传出的信号预示着哪吒汽车可能要复活,但这条路或许并没有那么顺利,用户是否还愿意再相信哪吒汽车一次?在当前内卷如此严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者有太多的选择了。
此刻的“复活”信号虽显炽热,却需穿透重重迷雾,资本端的超50份保证金押注虽然说明造车资质弥足珍贵,但意向投资者需在9月15日前缴纳5000万保证金的严苛条件,确实也让哪吒汽车的“接盘侠”不好当。此外,4亿被执行债务、超60亿供应商欠款与崩塌的品牌信任指数,让注资的风险性进一步提升。对于新势力车企而言,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哪吒汽车人才面临断层,据称研发团队从2000人裁至约140人,这也让哪吒汽车陷入“复产易、重生难”的困境之中。
哪吒汽车成与败
回溯哪吒汽车的兴衰轨迹,其崛起曾是新势力阵营的教科书级案例:2014年由奇瑞新能源前高管方运舟创立后,凭借2018年品牌发布时精准锚定三四线市场的哪吒V、哪吒U两款高性价比车型,在2022年以15.2万辆的年销量登顶新势力销冠,将蔚来、理想甩在身后。但危机恰在巅峰时埋下,当零跑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开始将目光放在高性价比车型抢占中低端市场时,哪吒却陷入致命战略摇摆:冲击高端的哪吒S与哪吒GT因智能驾驶技术薄弱和低端品牌认知固化双双折戟,2023年增程车型哪吒L首月订单破3万,次月即暴跌至1489辆,也暴露出哪吒汽车内部技术储备与运营体系的双重短板。至2024年,哪吒汽车销量断崖式下滑至6.45万辆,资金链彻底崩裂,宁德时代断供、工厂停摆、183亿元累计亏损与217%负债率,这些将其拖入深渊,哪吒汽车最终走向2025年的破产重整。可以说,产品与技术战略的短视,往往是压垮企业的第一块骨牌。
哪吒汽车的困境绝非孤例,过去三年间,威马、高合、天际等多家新势力先后倒下,2025年的新能源赛道已进入残酷的“决赛圈”。
幸存者阵营呈现鲜明分野:理想凭借增程技术化解里程焦虑,蔚来以换电网络构建服务壁垒,零跑则将激光雷达车型价格下探至15万元以内,以高性价比产品获得消费者追捧,成为新黑马。“哪吒”们最让人感到遗憾的地方在于,当新势力将单一的车型优势转化为体系化能力时,这些车企仍然在产品布局上犹豫不决,而营销策略上的频频失误,也让用户对于品牌丧失信任。当下车企存活不仅需要技术长板,更需构建从供应链到商业模式的系统性竞争力。
点评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度调整期已至,哪吒汽车的发展历程也印证了当前新能源市场淘汰赛的残酷,也表明当前用户已经不再为单一优势车型买单,而是看重其品牌信用以及产业链的完整性。无论此次哪吒汽车重整能否成功,这一案例都已为行业刻下深刻警示:在技术迭代加速、竞争维度升维的当下,任何企业都需在战略定力与创新魄力间寻求平衡,产业转型的阵痛终将催生更成熟的市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