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贝特瑞

彩练观察+ | 从“热词”到“热潮”, 吉林如何“求解”具身智能?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具身智能”纳入国家未来产业培育范畴。短短数月间,它便凭借自身发展的强劲动力,从概念“热词”迅速转化为产业发展“热潮”。

风口已至,吉林迅速落子——

8月27日,吉翼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在长春新区挂牌,为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吉林,叩响了未来产业的门扉。这步棋背后,藏着怎样的深意?吉林将凭何底气、以何路径走好这盘棋?以吉翼公司挂牌为契机,记者寻找答案。

抢滩!分秒必争

今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赛事、展会密集登场。人们热议各种“名场面”时,更看见背后高密度的尖端科技——迭代速度已快到按“天”计算。

抢赛道,占高地,分秒必争!

2025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在未来产业上突出前瞻布局,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要理解吉林为何如此重视这一领域,首先要厘清具身智能概念,才能真正领会其作为“全球前沿科技竞技场”的“含金量”。

“简单说,‘有脑子’是具身智能的核心特征。具体来说,就是将人工智能赋予物理实体设备,使其能够感知环境、作出决策、执行动作,从而实现一系列复杂功能。”省工研院理事长兼院长白绪贵说,广义上,人形机器人、非人形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等均可归类为具身智能,我国正处于从技术探索到商业落地的关键转折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吉林关键的一步怎么走?

其始不立,其卒不成。吉林结合实际给出答案:政企聚力,组建合资公司!

为将这一答案落地,吉林动作频密且扎实——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具身智能产业发展,今年4月以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省工研院牵头赴多地调研,推进吉翼公司组建;全省工作专班迅速成立,并在长春新区设立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先导区,在省内公开遴选牵头企业……

正是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举措,短短数月内,吉翼公司便从蓝图落为实景。其注册资本16.3亿元中,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6亿元,省市两级产业基金注资10亿元,省内优势科研团队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这样的股权配比,暗含政企共担风险、以市场化破局的考量;让民营企业在这类“大事”中挑大梁,在省内颇为少见。

如今,吉林发展具身智能产业有了重要的实施载体。可以预见,在企业化运作、市场化机制的引领下,必将盘活全省比较优势,唤醒创新活力,让科技成果顺畅化作产业价值。这步棋落得又快又实,深刻体现出吉林在具身智能赛道上的深谋远虑。

破局!顺势而为

构建现代化产业结构,意味着吉林要乘“新势”、做“新事”。具身智能产业正是吉林瞄准的新方向。

抢抓机遇弯道超车,吉林“家底”几何?白绪贵给出答案:“我们‘家底’厚实,扎实的产业根基、多元的应用场景及丰富的科教资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造先决条件;此外,我省作为国家向北开放重要窗口,能对接‘一带一路’,助力具身智能产业拓展市场与合作。”

如果说具身智能产业是蓄势待发的经济引擎,那么全省丰富的科教资源就是驱动引擎的燃料——

吉林大学首创“仿生拉压体机器人”技术全球领先、人形机器人与视觉实验室积累了多项国内领先成果;长春理工大学开发了喷涂机器人;长春光机所针对航天领域研制了空间机器人;长春应化所在机器人新材料和脑机接口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拥有软体机器人模板、仿生足踝关节等发明专利……

让引擎真正释放效能,光有“燃料”不够,还得有贯穿上中下游的驱动链条。

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四足机器人,在高低错落的木制“迷宫”里健步如飞,自主选择落足点、不断调整步态。“我们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物理仿真引擎,训练机器人的仿生‘小脑’,让它具备复杂的运动能力,这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创始人张立华说。

这样的领先布局在产业上游并不少见:硬件端,禹衡光学的编码器、长光辰芯的CMOS图像传感器、荣德光学的微型传感器;软件端,科大讯飞东北亚研究院的多语种人机交互技术及大模型技术、光华科技的智能制造装备和智慧数据系统;新材料领域,中研股份的聚醚醚酮 PEEK、吉林化纤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可谓“软硬兼备”“内外兼修”。

此外,中游集成制造环节也初具雏形。负载工业机器人,汽车自动化装配解决方案,视觉寻址防爆全自动灌装机器人系统等,正勾勒出产业智能化的清晰轮廓。

下游应用场景是牵引技术延伸的“指南针”。对照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我省在汽车、装备制造、医药康养、农业、冰雪旅游等领域的优势显著,产业智能化升级正为机器人应用拓开广阔天地。

眼下,来自吉林的智能“魔法”正在汽车工厂里唤醒钢铁“巨兽”;无人农场里“吉林造”智能农机正在高效作业;未来,滑雪场的巡检安保机器人、走进家庭的养老陪护机器人……更多场景下的具身智能都将刻上鲜明的“吉林印记”。

成势!未来可期

最近,吉林省吉翼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超非常忙碌。“我们正在为新成立的吉翼公司四处寻访人才。”王超快人快语。

汽车零部件生产与具身智能关联性强,有天然优势。捷翼科技能从全省49户重点龙头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牵头企业,其跨界布局自有底气。这份底气,源于对创研引领和智能智造的坚持。

“机器人在大规模应用过程中,既需要轻量化、低成本的材料方案,也需要长期稳定的电气性能,我们的专利技术恰好能兼顾这两点,为产品量产实现降本增效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王超说。

具身智能产业竞争,说到底是“人脑”的“巅峰对决”。交谈间,王超说得最多的也是“人才”:“我们引进的高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稀缺资源’。他们选择吉林,除了高薪及省市人才政策等优厚待遇外,更看重这里的产业土壤与发展前景。”目前,吉翼公司人才队伍搭建已有明显进展。

产业链条中,具身智能训练场是关键一环,需要通过采集数据持续优化机器人的灵活性与智能化。而随着物理AI时代的到来,虚拟训练场优势愈发凸显。

这一领域,深耕高精度物理仿真引擎多年的博立科技正积极布局——演示视频里,仅凭一组参数便能让刚体、柔体、流体呈现足以乱真的动态效果。“虚拟训练场突破了物理空间限制,在训练成本、学习素材上都具备优势。”张立华说。

正因为看好吉林具身智能产业的前景,此次博立科技以技术入股吉翼公司,正是要借全省大势,立足自身成果向深远处前行。

在本届东北亚博览会上,中科紫东太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位的机器人正在整理饮料瓶。“只要输入需求,它就能自主规划任务路径并执行。”公司品牌宣传经理丁帆说。公司研发出了全球首个中文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以此为基础,其自主研发的具身大模型为机器人装上“智慧大脑”,实现了具身智能多模态理解、空间感知、长程任务编排及动态适应的全链条能力。丁帆表示:“与吉林合作,会让我们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中发挥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能力,并邂逅更多产业机遇。”

放眼全球,具身智能领域活力激荡,浪潮奔涌。我们有理由相信,吉林此次乘势而上,必将开拓出一片崭新而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