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创业项目 合肥高新区最高奖励一千万元
大皖新闻讯提供最高1000万元配套资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创业团队最高奖励1000万元、每年安排5000万元算力券加速技术转化……日前,《合肥高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率先发布,吹响了合肥高新区打造国内领先的具身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的号角。
核心技术研发最高支持一千万元
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与精密硬件加速融合;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人机交互技术持续突破;产业应用从工业向服务、医疗、家居等领域加速渗透……当前,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融合创新与场景落地的关键突破期。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合肥高新区发布《实施方案》,出台资金配套、企业培育、平台支持、场景应用激励、产业生态服务五大政策支持举措,构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生态体系。
其中,技术攻坚方面,提供最高1000万元配套资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定向委托攻关“大脑-小脑-核心部组件-本体”全链路技术;企业培育方面,实施梯度扶持,创业团队最高奖励1000万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平台赋能方面,每年安排5000万元算力券,新建平台补助投资额30%,加速技术转化;场景应用方面,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场景开放,推动商业化应用;生态护航方面,重金引进全球顶尖团队,设立产业专项政策和基金支持产业发展。
集聚14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
目前,合肥高新区集聚了37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已初步形成“大脑-小脑-核心部组件-本体”的研发制造一体化格局。全区共有14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先后在人工智能、运动控制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下一步,合肥高新区将聚焦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智能终端研发及制造企业,努力突破AI芯片、环境主动感知、灵巧操作、自主决策与高精度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通过核心部组件攻关、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算力数据底座支撑三维联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能级跃升。
“一是硬件研发自主化,鼓励园区领军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围绕机械臂与灵巧手、关节模组、传感器、动力电池等核心部组件开展研发制造,前瞻布局计算芯片、类人皮肤、仿生肌肉等部件;二是模型训练场景化,挖掘生产性、服务性龙头企业真实场景,搭建技术试验场,基于视、触、力、位等多模态数据要素,共建开发真机数据采集平台和数据仿真平台,打造具身智能基座大模型,提升跨场景决策能力;三是平台支撑普惠化,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延伸小试中试、检测认证等服务,通过园区‘算力券’‘数据券’降低算力、数据等基础要素使用成本。”合肥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