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产品产业化项目最高补助1000万元
对具有引领作用的智能产品产业化项目最高补助1000万元:打造一批标志性人工智能产品和标杆应用场景……近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广西支持“人工智能+制造”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进一步壮大广西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核心产业培育方面,《措施》重点支持智能产品产业化与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对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产品,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和零部件开展产业化和生产线建设项目,符合条件者可获不超过总投入的25%、最高500万元补助,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项目补助上限更是提升至1000万元;工业领域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以及工业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平台等开发项目,符合条件者,给予不超过总投入的25%、最高500万元的资金补助,助力广西打造标志性人工智能产品矩阵。
为推动技术落地转化,《措施》明确两大应用方向:一方面遴选一批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产品,对具备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潜力的产品和获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另一方面在冶金、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制糖等广西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标杆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智能化改造,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25%,给予每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推动生产流程与关键环节智能化升级。
产业生态构建同样是政策发力重点。《措施》提出支持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根据数据规模、质量及共享等情况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对获得国家级创新平台认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支持各市培育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与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创新应用先导区,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在人才与服务保障上,广西还将加强“人工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建立“人工智能+制造”服务商库,汇聚各方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记者韩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