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新质 数启未来
转自:沈阳日报
秋意初染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内,钢铁的厚重与数字的灵动在此交汇。9月5日至8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此举行。四天会期,十余国嘉宾、数千名代表齐聚这座东北工业重镇,围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展开深度对话,共同见证一场以“数”为翼、以“智”为核的产业变革浪潮。
一批重磅合作落地
大会开幕式上,多项战略合作与平台建设相继启动。东北亚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正式发布,三省一区工业软件创新联盟宣告成立,辽宁省钢铁产业供应链平台上线运行……一批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数字化平台集中亮相,为区域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
签约仪式高潮迭起。辽宁省人民政府与腾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度对接;柬埔寨工业科技与创新部与中国移动辽宁公司签约,共建跨境数字合作通道;沈阳市政府与京东、西门子、百度智能云等企业签署多项落地协议,,智造新质数启未来)推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云计算等一批重点项目在沈布局。
“我们正加快在辽宁的产业投入”,浪潮集团辽宁区总经理孟玲表示,“将依托‘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为辽宁制造业提供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服务。”
人工智能“嵌入”工业现场
走进展区,一批融合AI技术的工业级应用成为焦点。
沈阳新松机器人带来的具身智能双臂协作平台,基于多模态大模型交互技术,可自主完成识别环境、规划路径、抓取物体、执行接水等全流程任务。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从本体设计、控制系统到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自主开发,“就像为一个智能系统装上了眼睛、双手和大脑”。
在科大讯飞展台,一台“3D测量工业内窥镜”吸引众多专业观众驻足。它搭载自研AI芯片,能深入设备内部快速完成三维建模与精准测量,目前已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电力管道、石油储罐等高风险场景的检测中。
中国联通推出“元景装备制造行业大模型”,针对研发、生产、运维等环节开发多个垂直场景模型,并搭建高质量工业语料库与协同平台,推动行业知识共享与智能决策。
不仅是大企业,中小企业同样展现出AI融合的创新活力。沈阳鸿宇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睿工单”和“轻量化MES系统”,聚焦中小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痛点,以“小快轻准”为导向提供低成本、易部署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AI不是替代,是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不会让工业互联网失色,而是为其装上‘智慧大脑’”,一位参展企业代表指出。蓝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龙认为,“AI正在彻底改变IT与OT(运营技术)割裂的局面,帮助企业真正实现数据驱动”。
中国铁塔辽宁省分公司副总经理蒋文杰表示,铁塔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信基站,“我们正深度融合‘位置+感知+计算’能力,向中高点位物联网服务商转型,为环保、农业、应急等部门提供空天地一体的智能监测服务。”
首钢集团首自信公司总经理许剑首次参会便感慨良多:“工业互联网大会已成为沈阳的一张新名片。南有乌镇互联网大会,北有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一南一北、双会联动,有望共同塑造中国数字经济的新格局。”
从“制造”到“智造”
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辽宁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不断优化的数字生态,正成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的热土。
截至目前,辽宁已建设10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工业企业超7.5万户;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40个,居全国第三;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8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63家。
全国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沈阳服务中心主任李春伟透露,目前该平台已汇聚42万家企业、200万名工程师,周点击量超5000万次,“下一步我们将向全省推广,助力更多中小企业打破‘不会转、不敢转、不能转’的困境。”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虽已闭幕,但沈阳以数智赋能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启。正如一位与会专家所言:“转型不是推翻重来,而是结合自身工艺找准切入点,小步快跑、持续迭代。”沈阳正以工业互联网为舟、以人工智能为桨,驶向“智造强市”的广阔蓝海。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