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机器人斩获国际国内大奖

2025年9月11日从新津区获悉,由该区企业研发的履带式钢箱梁内部智能巡检机器人,相继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银奖及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与应用大赛一等奖。

工作人员演示履带式钢箱梁内部智能巡检机器人。

据了解,这一机器人是由成都市大通路桥机械有限公司携手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湾区特大桥养护技术中心及清华大学联合研发。

双奖加身的背后,是大通路桥对桥梁检测行业“老大难”痛点的精准破解。据介绍,钢箱梁作为大型桥梁的核心承重结构,其内部空间封闭昏暗、障碍物密集,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内部环境温度可能突破50摄氏度,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低,还面临着人员安全风险高、检测盲区多、数据完整性不足等难题。

“这款机器人具有自主导航、自主巡检的功能,主要是代替人工在恶劣环境下完成高精度的检测工作。”大通路桥技术研发部部长张春说道。

为适配钢箱梁内部的复杂场景,机器人搭载四摆臂履带式底盘,如同拥有“灵活四肢”,可以根据环境感知数据与预设策略动态调节电机参数,实现复杂空间内的灵活移动与障碍跨越。同时配备基于机械臂的病害采集模块,集成相机、激光雷达与照明系统,实现图像与点云的高效低成本采集,提升检测数据的质量与完整性。在智能识别与定位方面,机器人更展现出强大技术实力。“它提高了检测效率60%以上,检测精度达90%以上。”张春说道。

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广东南沙大桥投入使用,应用于江阴大桥的机器人也在筹备中,未来将不断为桥梁安全提供关键支撑,守护桥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