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人机共生, 机器人“跑”向未来
8月14日,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正式开幕,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参赛队伍齐聚北京。“硬件是否稳定、散热情况、关节电机的扭矩等,都对机器人最后的成绩有影响。”这几天,这些“机甲战士”们正在向世界纪录发起冲锋。当人们发现机器人100米能跑进20秒时,还会想办法再跑快几秒,这不仅是为了夺冠,也是为了追求更难的目标。“在竞技中更有奋斗的动力”变得具象化,一场运动会,不仅展示着各项前沿成果,突破运动极限,还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人形机器人,感受它们的创新速度,探索人机共生的无限可能,进而对产业发展抱有更高的耐心和期望。
在体育竞技中,人形机器人带着算法的“智慧”与传感器的“感知”,在碳基文明的赛道上闪亮登场,它们展现出的本领,为未来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哨响后,机器人自主站到自己所在的前锋、后卫和守门员位置,随着裁判发球,机器人开始了拼抢、传球、进球……绿茵场上,机器人们无须人类操控就能完成整场比赛。本次足球5V5项目将是全球首次实现1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在无人工干预下同场对抗。同时,不同于借力领跑员跟随信号的跑步方式,天工机器人是本次1500米赛跑中唯一一名全自主的方式向前奔跑的选手。田径比赛与机器人在工业、教育等场景中作业不太一样,但对硬件稳定性、算法可靠性的测试是相似的,当人形机器人在运动中表现出色,就意味着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可靠性也会提高。种种突破,各显神通,前沿技术为观众带去精彩和欢乐之余,更展示着中国智造的实力,新质生产力的底气。
除了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赛事还设置了专门考验机器人实际应用水平的场景赛,这既是对机器人性能的全面检阅,更是对机器人在真实应用中综合能力的考验。场景赛包括工业场景、医药场景、酒店场景、仓储场景四个类别,在模拟酒店房间的赛场里,一台人形机器人麻利地拉动门把手进入房间,又准确地将散布在家具上的垃圾投入垃圾桶。纸团、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被摆放在不同位置,考验的就是机器人识别杂物和处理它们的能力。机器人不再是单纯执行预设程序的“无脑机械”,也不止于依赖人类实时操控的“提线木偶”,而是具备了在开放、动态环境中进行“感知-决策-执行”完整闭环的自主行为能力,是从实验室概念到复杂场景中“全自主”执行高难度任务的实质性跨越。
“来这里既是为了比赛和争取胜利,同时也为了学术研究。”赛事主办方表示,本届赛事为开发适用于工厂作业等实际应用场景的机器人提供了宝贵的数据采集机会。机器人运动会的价值体现于对新技术的探索,各家机器人在竞争中互相追赶,不断推动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共同推动机器人能力进步,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赛场内,比拼激烈有趣;赛场外,这场属于未来的“较量”正在进行时。人机共生的时代终将到来,未来人形机器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无论是夺冠的“明星”企业,还是从各地赶来的参赛者,甚至是不同国家的科技同行,在享受竞技的同时,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设法跑出人形机器人的创新加速度。这场盛会是“科技奥运会”亦是产业加速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展现人形机器人的无限可能,激发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双向活力,让机器人更快更好地走进人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