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补助1000万元! 杭州拟出重磅新政抢滩“人工智能”!

回顾一个多月前在上海落下帷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杭州企业团”在这场被誉为人工智能行业“世界博览会”的盛会上成为全场焦点。大模型、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AI终端……杭企在人工智能各个细分赛道都展现出了领先的创新实力。

“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在今年7月召开的杭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被作为“首要任务”提到,这意味着,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将成为杭州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核心工作任务。

就在9月9日,杭州市经信局就《杭州市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终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最高补助1000万元

力争2027年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

《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目标,也推出了诸多的补贴政策——

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施人工智能终端方向重点科研计划项目100个,打造爆款终端产品30款,培育形成自主品牌20个,选树典型应用场景50个。谋划内生裂变项目100个,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0个。培育形成百亿级企业5家、10亿级企业20家、“新势力”企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省级以上链主企业15家。

为了激发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热情,《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了“实施创新引领行动”:

对采用主动设计、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的人工智能终端领域的重大项目,可按投入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最高补助1000万元。

人工智能终端企业承担竞争类市重点科研项目的,市本级按不超过实际投入额的20%给予补助,最高补助300万元。

对承担国家、省重点科研任务的人工智能终端企业,按国家、省实际到账补助资金的25%给予补助,最高补助500万元。

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终端领域的技术源头创新与概念验证,对符合创建条件的概念验证中心,市本级给予50万元创建补助;对经认定的概念验证中心,按其年度服务质量,市本级每年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

覆盖十大细分赛道

探索人工智能“全域模式”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作为重点行动之一。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已然成为国家和城市间竞争的“战略要塞”。过往几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前谁能抢占人工智能高地,谁就有更大把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掌握更多的先机。

从公布的《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杭州在这场竞争中所展现的顶层布局能力以及抢滩蓝海的决心。

在谋篇布局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时,杭州已经覆盖智能视觉终端、智能计算机终端、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智能仪器仪表、智能家居终端、智能无人飞行器、智能工业终端、其他新型人工智能终端这十大细分领域。

可以预见,每个细分领域都将为相关行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新。如人们比较熟悉的DeepSeek、“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就属于智能计算终端,未来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高性能大模型一体机、AI服务器、算力路由器、AI计算机等产品;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面向沉浸式交互体验需求,开发AI+摄像头+AR、AI+AR、AI+VR、AI+MR、AI+XR等多形态眼镜产品,面向消费需求,开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运动相机等终端。在脑机融合、类脑芯片、类脑计算模型等技术突破前提下,开发易用安全的智能仿生假肢、穿戴式外骨骼、脑电头环、人工视网膜、人工耳蜗等类脑智能终端。

人工智能带来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如其他新型人工智能终端,目前已经涵盖了文创、商旅、体育、办公、医疗、教育、康养等领域,未来诸如AI玩具、AI导览、AI健身器材、AI会议系统、AI影像诊断、AI学习机、AI陪伴等新型人工智能终端会不断涌现。再远,当人工智能与元宇宙、增材制作等技术融合,量子计算终端、6G终端、飞行汽车等新形态的智能产品会进入日常生活。

差异化竞争

“人工智能”赛道的弯道超车

如果说1950年图灵发表《计算机器与智能》是人工智能的开端,那么75年后的人工智能竞争版图,则印证了这个划时代的猜想。

杭州的“六小龙”中,有五家是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还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和Rokid等等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多年的巨头,杭州在人工智能赛道上正不断实现“弯道超车”,蜕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AI创新中心。

灵伴科技的AI眼镜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业界普遍认为,杭州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得益于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相比起被誉为“中国的硅谷”的深圳和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杭州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甚至有超越之势。其背后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超前的服务理念,如当游戏科学(GameScience)面临办公空间不足时,政府部门不仅为其提供了办公场所,甚至预留了两栋空置的建筑,以备其未来发展之需。当哈佛博士韩璧丞还在大洋彼岸一间实验室里钻研技术时,杭州积极为其提供资金和场地,招引其来到了杭州落户创业,这才有了之后的浙江强脑科技BrainCo,成为了脑机接口赛道上的行业领先……

杭州有很多类似的案例,背后折射的是政府对初创企业的重视和长期主义的支持。

在《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可以看出,杭州为人工智能这个新兴行业营造了一个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如鼓励“科技创新”方面,编制发布全市人工智能终端“名优智品”产品目录。对终端品牌企业推出的创新度高、性能领先、市占率高的单品,每年择优评选不超过5款产品并给予奖励,单家奖励最高300万元。又如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方面,鼓励整机制造企业开放业务系统,与上游设计企业、零部件企业、软件开发企业、下游系统集成企业等协同发展。支持终端企业主动发布场景需求,与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人工智能+制造”场景合作创新,每年择优评选不超过5个联合创新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30%的标准给予联合创新项目牵头单位补助,最高补助500万元。

如果说过去几年业界聚焦于大模型,那么今年人工智能大会传递的信号异常清晰:行业已逐渐从“模型”转向“应用”纵深。如《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面向沉浸式交互体验需求,开发AI+摄像头+AR、AI+AR、AI+VR、AI+MR、AI+XR等多形态眼镜产品,面向消费需求,开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运动相机等终端。在脑机融合、类脑芯片、类脑计算模型等技术突破前提下,开发易用安全的智能仿生假肢、穿戴式外骨骼、脑电头环、人工视网膜、人工耳蜗等类脑智能终端,正是杭州人工智能企业不断转向“应用落地”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