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逸朗逸: 销量榜前十的“常青树”, 普通家庭为何20年不换答案?
2025年7月燃油轿车销量榜单揭晓,日产轩逸以26337辆的销量稳居榜首,大众朗逸以23081辆紧随其后。在新能源车包揽整体轿车销量前三的浪潮下,这两款燃油车常年牢牢占据总榜前十位置。
翻开近十年的轿车销量历史,无论是车市寒冬还是新能源狂飙,轩逸和朗逸的名字从未跌出前十五名。当曾经的竞争对手卡罗拉滑落至第18名,思域跌至第29名时,这两款“国民家轿”依旧以月均2万辆的成绩,默默撑起普通家庭出行的天空。
01 价格战中的生存密码
走进任何一家合资品牌4S店,价格标签上的数字讲述着残酷的现实:轩逸经典款起售价已跌入6万元区间,终端降幅高达41%,相当于直接砍掉4万元。
朗逸经典版更是打出7.9万起的限时售价,比日系竞品低2-3万元。
当一些冷门豪华品牌降价近乎五折销量仍旧不尽如人意时,轩逸和朗逸的降价策略却精准击中了普通家庭的购车神经。
在10-15万预算区间,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极高,每一分钱的节省都意味着孩子半年的补习费或全家一次长途旅行。“省下的2万加油能跑5年”,一位朗逸新锐版车主这样算账。这种精打细算的价值观,正是中国普通家庭购车决策的真实写照。
02 家庭用车的全能答卷
空间是家庭用车的硬指标。
朗逸后备箱498L的容积能轻松吞下婴儿车加28寸行李箱的组合,后排座椅4/6比例放倒后,连孩子的折叠自行车也不再是难题。
轩逸车主则用实际体验说话:“172cm身高坐前排有一拳多空间,后排地板凸起不高,三人乘坐无压力”。
油耗账本更是家庭主妇们关注的重点:
朗逸1.5L+6AT版本百公里油耗仅5.5L,相当于每公里4毛钱;轩逸综合油耗保持在6.5-7.5L区间。
在92号汽油突破8元的时代,这样的经济性让电动车也难言绝对优势。
当安全成为家庭选择的底线时,朗逸给出了德系工艺的答案:全车高强度钢占比92%,全系标配6安全气囊,搭载L2级智驾系统。
一位车主回忆:“雨天行车,AEB自动刹停避免了事故,这是配置表上看不见的安全感”。
03 精打细算的配置选择
面对轩逸和朗逸各自丰富的车型阵容,普通家庭如何选择?精明的消费者早已摸索出一套“性价比公式”。
朗逸阵营中,11.29万的新锐版是精打细算的代表,满足基本出行需求;13.09万的星空满逸版成为三口之家首选,10.25英寸液晶仪表+12英寸中控屏、后排空调出风口和USB接口,直击家庭痛点;14.89万的星空永逸版则用真皮座椅和全速域ACC自适应巡航征服长途驾驶家庭。
轩逸则凭借经典款的低价策略和舒适至上的驾乘体验分流用户。
“座椅包裹性好,坐着特别舒服,不像某些车硬邦邦的”,一位轩逸车主如此描述他的选择理由。
04 500万家庭的共同选择
市场是最诚实的投票器。
朗逸累计销量突破500万辆,轩逸则头顶“家轿之王”光环连续十年霸榜。
这些数字背后是送孩子上学、周末全家出游、春节返乡的日常场景。
“朗逸或许不是最惊艳的,但一定是犯错概率最低的选择”,一位车主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
而轩逸车主则看重“20万公里无大修”的品质口碑。
当新能源车以炫酷科技吸引眼球时,普通家庭用真金白银投票选出了他们心中最可靠的伙伴:不需要激进创新,但求均衡可靠;不追求加速快感,但求省心耐用。
05 变革浪潮中的坚守者
7月轿车销量榜前三位已被新能源包揽,燃油车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当小米SU7、比亚迪秦PLUS等新势力以科技配置抢占头条时,轩逸和朗逸却凭借对家庭需求的精准理解,守住了燃油车的尊严。这两款“常青树”并非固守传统,而是在保持核心优势的同时,积极适应市场变化。
降价4万的轩逸和跌破8万的朗逸,在新能源浪潮中为传统燃油车开辟了一条生存之路。坚守家庭用车本质,或许是它们穿越产业周期的真正密码。
写在最后,当一线城市的电动车渗透率突破50%时,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普通家庭,依然用轩逸和朗逸书写着他们的出行故事。加油站工作人员每天看着这些白色轿车来来往往,加油枪插入油箱的咔嗒声,成为燃油车时代最朴实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