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有“AI”的城市长什么样?
学生在AI助教“京娃”引导下探索知识奥秘;患者在AI医生帮助下获得诊疗建议;上班族用AIGC工具和智能体协助办公……
如今,这些应用场景已融为城市图景,融入民众生活。
那,一个超有“AI”的城市长什么样?
一台“会学习的超级机器”
Part.1
若是把城市视作机器,那道路、管网和楼宇等就是齿轮。
有“AI”的城市,则会将其接入由超级大脑驱动的智慧化网络。
当北京朝阳用“生态大脑”综合调度指挥平台、AI视频图像分析平台、数字政务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为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提效;
当浙江杭州用城市大脑和超大城市智能体,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当深圳福田用“AI语言+智能信控+无人机应用”智慧交管综合解决方案,缓解交通拥堵……
城市这台超级机器,运转得更高效。
一个“没有围墙的巨型实验室”
Part.2
如果将城市看成生命体,那创新就是其灵魂。
有“AI”的城市,会将整座城市变为开放实验场。
上海计划组织实施全市科学智能“百团百项”工程,力争在2年内支持不少于100个团队、100个项目;
北京朝阳于近日启用了北京首个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2027年底建成2个全国标杆应用工程、3到5个可复制推广的示范项目、10个以上垂直领域标杆大模型及5个以上特色产业园区的目标也已提上日程;
成都今年要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联盟,推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不少于10个……
城市这个生命体,会因创新焕活而更有活力。
一幅“绚丽多彩的智能画卷”
Part.3
假若把城市比作画卷,那城市生活方式就是色彩。
有“AI”的城市,会将AI变成那支画笔。
在湖北武汉,新增“AI植物助手”的绿色公共服务平台“绿小武”成了市民创造花漾生活的“小绿书”;
在陕西西安,“游陕西”平台上线的智能客服,会化身懂得汉语、英语、俄语的“唐代姑娘”为游客讲解那些古巷花灯;
在北京朝阳,采用AI全息音频定位的亮马河时光闸裸眼3D动态艺术体验空间,为市民打造了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夜游体验……
城市这幅画卷,也因AI增色而愈发多彩。
一座超有“AI”的城市,AI技术会持续进化,AI应用会日益广泛。
它会在《朝阳区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之城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推动下走得更远,会在《重庆市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带动下覆盖得更广。
一座超有“AI”的城市,AI会融入市井烟火,会变得触手可及。
北京朝阳前不久发布的11个“AI+”示范场景,山东济南推出的“AI泉城赋能行动”辐射范围,就显示出了AI落地后带来的丰富体验。
到头来,一座植入“AI基因”的城市,本身就是未来感的具象化身——AI的赋能从不是轰轰烈烈的颠覆,而是如细雨般润物无声,悄然让人们的生活愈发便捷,也愈发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