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还好好的, 电池不行了”, 电池与车身寿命不匹配, 如何解决?
李斌在微博提到,蔚来认为电池的寿命与车的寿命不匹配是一件亟需关注的事,解决电池寿命刻不容缓。
电池寿命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温度。
温度不光会加速性能衰减,也会缩短日历寿命,长期高温状态的电池呈现指数衰减。延长寿命,需对电池进行改造,但改造之后,缺乏显性卖点,不见得被用户接受,这里面存在矛盾问题,也可以说是博弈。
得失,往往是相伴的。
许多用户认为换电和超充在补能上均用时较短,超充略逊于换电,但差距可以接受,可以画上约等号。
实际情况是,超快充会引发电池温度快速升高,突破温度墙,加速电衰减。极端条件下的快充,还出现锂离子嵌入困难,形成锂枝晶,也就是析锂,安全问题撇开不谈,锂离子少了,也就是衰减了。
延长寿命,需要限制温度,比如要求电芯温度不得超过45℃,要求全工况下电芯的平均温差小于1℃,放开点,温差5℃也能接受。温差越小,老化越一致,寿命整体越长,这是木桶理论。
如果把温度限制住,快充就做不上来,3C差不多顶天。如此一来,超充相比换电就缺乏卖点。为了提升超充,哪怕是提升30-80%的不易老化区间,也是必须的。于是乎,许多品牌放开温度墙,直接做10C,反正用户买回去,对车企来说,也只要维持国标8年10万公里不低于80%的可用电量。
用户因为超充而下单,只有在最开始享受,200个循环后,快充怎么样都上不去了,电池开始衰减了,车子还是好好的,就出现了电池和车寿命不匹配的问题。
在超充这条路上,继续提高散热能力行不行?可以,底部液冷板,周围液冷板,极耳液冷版,如此便推高了电池成本。更何况这种要求不是强制性的,是车企自发的,靠自发约束车企,多少有点与虎谋皮吧?
主要是,宣传长寿命没有市场,用户不接受延迟满足,只愿意即时满足。
蔚来的解决方式是什么?研发长寿命电池,利用换电站集中对电池进行补能,一个三代换电站布置23块电池,日服务480次,每小时20次,每次3分钟,这已经是理论极限了。即便如此,1C的快充速率也足够维持运转了。
家充一般都是11千瓦、7千瓦,第三方充电桩双枪120千瓦,用蔚来专用超充充电桩就不如直接换电了,价格是差不多的。这是蔚来的逻辑,谁拥有电池,谁才会真正在意电池。蔚来换电的逻辑在于用户拥有a Battery,而不是the battery,控制电池衰减,并将电池衰减成本转移到蔚来身上,从而做到电池与车同寿。
这句话的背后,是蔚来不认可超充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