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服务公约来了, 把“用户至上”从口号变成看得见的规则
汽车行业里,服务标准化的政策导向愈发清晰了,各地都出台了汽车服务标准化的指引文件,要求品牌统一门店服务流程、响应时效等关键指标。但用户不难发现,实际落地中,不少品牌仍存在“政策归政策、执行归执行”的情况,不同城市门店的服务态度、处理效率差异明显,当用户跨城用车遇问题时,常要反复沟通才能推进。这种政策与实践的脱节,让不少人觉得服务“标准化”只是喊口号。而近期极氪却将服务落到了实处,它推出全国统一的门店服务公约,明确各项服务规范,成为行业内少有的政策落地实践者。
服务标准化,把“透明”写进规则里
很多人觉得,服务标准化就是门店装修统一、工作人员穿一样的工服,其实不然。真正的标准化,是让用户不管在哪办事,都能清楚知道“流程是什么、要等多久、权益有哪些?”。极氪这次的服务公约,直接把用户关心的事写成了白纸黑字的承诺。
从门店展示的服务公约内容能看到,极氪首先抓牢了“官方政策统一执行”—— 要求所有门店严格遵守官方统一的购车政策和价格,不能搞 “一城一价”“一店一策”,更不能随便加额外费用。更关键的是“车辆信息透明承诺”,明确要求把车型配置、功能差异这些信息说清楚,完整的如实告知。
在大家最关心的售后环节,极氪要求门店公示合作的金融、保险等合作服务商信息,合作流程也都要写明白;从咨询接待到签单提车,每个环节都有监管,防止销售乱承诺、隐瞒关键信息。甚至用户反馈也有明确机制,还附上了举报热线和核实奖励,确实把用户买车的前前后后都考虑到了。
更关键的是,它还把这种“透明”延伸到了产品端。8月8日极氪直接公布了年度产品更新计划,极氪X、007、001、7X这四款车从配置升级方向到细节调整内容,所有关键信息均清晰罗列,连“其他在售车型今年暂无更新”也告知了。要知道,现在不少品牌都把产品更新当“商业机密”,极氪主动把知情权递到用户手里,这其实就是服务标准化的延伸——不仅办事流程要标准,信息传递也要标准。
而且极氪还考虑到了新老用户的平衡,针对这四款在售车型推出了限时5年0息金融政策,还有保险补贴、选装基金这些权益,明确说“产品更新后权益会调整”。这就避免了用户纠结,既守住了服务公约里的权益透明,又照顾到了实际用车需求。
光有规则不够,得有“稳经营”托底才长久
为什么很多品牌的服务标准化落不了地?说白了,要么是怕麻烦,要么是受短期销量压力影响,顾不上长期规则。但极氪这次能把服务公约和更新计划一起推进,背后其实是经营思路的支撑。今年6月极氪刚创下豪华纯电50万台下线的最快纪录,平均单车价近30万,最高能卖到90万,这种市场表现让它不用为了冲销量打乱服务节奏。
更重要的是,极氪背靠吉利体系,有全栈自研能力,从整车架构到三电系统、智能驾驶都能自己搞,这就意味着它能稳定把控产品更新节奏,自然有底气提前公布计划。比如这次更新的Thor-U芯片、900V高压系统,都是自己能掌控的技术,所以才能准确预告时间,而不是画个大饼。
豪华品牌的修养,从来都是“多做少说”
网友有句话说得好:“多做少说是豪华品牌该有的修养”。现在不少品牌总把“高端”“豪华”挂在嘴边,可一到服务细节就不如人意。极氪这次把功夫用在用户能切实感受到的地方,这种做法其实戳中了豪华品牌的核心——不是靠价格和宣传堆出来的,而是靠“确定性”赢信任。用户买豪华车,买的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有标准解决方案”的安心。极氪这次把服务标准化延伸到产品全周期,其实就是在构建这种“确定性”:不管是买车、用车,还是后续升级,用户都不用慌,因为规则和计划都摆在明面上。
诚然,真正的标准化,不是写多少条规则,而是让用户在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到“透明、稳定、有保障”。从服务公约到更新计划,再到权益政策,极氪把这些串成了一个整体,让“标准化”不再是口号,而是用户能摸得着的体验——这或许才是政策希望看到的落地效果,也是用户真正需要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