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龙AI Max+ 395搭配Mini AI工作站 以小而强赋能端侧AI生态重构
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先生在近期举办的AMD Mini AI工作站创新分享沙龙上表示,“AMD锐龙AI Max+ 395可以说是生逢其时,它是工作组级AI Agent赋能的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而且今天在市场上去找的话,同类产品屈指可数。”
从底层技术来看,AMD锐龙AI Max+ 395是专为AI计算设计的移动级平台。它基于AMD“Zen5”架构打造,采用16核32线程设计,频率突破5GHz,性能直逼顶级游戏本处理器;而其之所以能够成为AI工作站的底层硬件平台,更为核心的原因在于集成了Radeon 8060S。在图形性能方面,Radeon 8060S iGPU有着堪比RTX 4060甚至4070独显的性能表现,而通过将最高96GB的统一内存分配给GPU作为显存的技术突破,使得Radeon 8060S iGPU拥有了超大容量显存去做AI计算,这比主流消费级显卡16GB到32GB的显存配置大了数个量级,从而能够轻松应对30B到120B等大规模参数量的MoE架构大模型运行需求。
AMD大中华区家用产品市场总监廖金宁先生在介绍锐龙AI Max+ 395时说:“锐龙AI Max+ 395平台有三大优势,其一是CPU和内存上的领先性,它本身就具备出色的性能释放;其二是内存架构层面的优势,最高可以将96GB统一内存分配给显存,从而让Radeon 8060S iGPU有更强的大模型推理应用能力;其三它的最长的长板就是AI体验,不仅有50TOPS算力的NPU,同时还有非常强大的端侧和边缘侧的推理能力。”
目前,基于AMD锐龙AI Max+ 395平台打造的各类迷你AI工作站,不仅能流畅运行Qwen3-30B、Llama4 Scout 109B等大模型,更能让GPT-OSS-120B以40+Tokens/s的速度进行推理任务,Qwen3-235B也能够达到14+Tokens/s的速度,使得精度与可用性双双满足行业级需求。此外,AMD锐龙AI Max+ 395平台还集成了50TOPS算力的NPU计算单元,远超Windows 11 AI+ PC的规范标准,因此能够为端侧AI应用提供多元化算力支持。
在成本与场景适配层面,AMD锐龙AI Max+ 395更是能够精准击中行业痛点。
当前市场中,具备类似算力的AI一体机价格多在15-20万元,且需要占用专业机房、配备专业的供电设备以及相应的IT维护支持,这对于中小企业与独立开发者而言是难以负担的成本。而基于锐龙AI Max+ 395的迷你AI工作站,其价格区间仅在1.5万元左右,相对于价格昂贵的AI一体机而言可以说是成本极低的解决方案,这使得企业可以轻松控制自身的TCO(总拥有成本),也让个人开发者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去快速部署、论证和测试自己AI开发成果。同时,迷你电脑的体积优势也让桌面空间不再拘束,这种低成本、高性能、小体积的特性,使得迷你AI工作站能够迅速覆盖并融入多元化应用场景之中。
例如在高校里,它打破了传统AI服务器被“锁在教研组办公室内”的局限,让普通学生也能接触并参与到端侧AI的学习与开发之中;在中小企业里,它成为工作组以及AI Agent推理平台,支持30B到120B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同时还能够搭配RAG知识库与多模态Agent并行运行,96G大显存也更适合MCP和Agent带来的更长的上下文需求,满足数据分析、Bom批量检测、简历筛选等企业用户的核心需求,同时又能够通过本地化运行最大限度规避企业数据泄露的风险;作为家庭智能中枢、会议室长上下文会议纪要等场景的终端伺服,都可以以“一机多能”的特性完美适配。
AMD大中华区AI市场经理昝仲阳先生认为,“锐龙AI Max+ 395的横向场景多样性是非常让人期待的。AMD的优质算力下沉,让每个人都有普惠的优质算力,再加上AI趋势的发展,这种双向奔赴就是锐龙AI Max+ 395生逢其时的最佳体现。”
今年,伴随着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的迷你AI工作站的井喷式爆发,诸多行业已切实从中受益。例如在教育领域,AMD与高校合作,利用这类迷你AI工作站搭建联合创新中心,构建AI实践平台,学生们无需再排队预约昂贵的云端算力,便能在自己的书桌前开展AI模型训练与优化实验。
在中小企业的业务场景里,一些公司的运营人员采用迷你AI工作站进行产品数据、业务数据、企业数据的分析,再用嵌入式的向量化,加上RAG工具搭建AI产品助手或定制化的AI智能体工具,从而让一些专业的、复杂的、重复性的、特别重人力的工作可以交给AI来做,比如BOM物料管理、大批量的简历筛选等等,自身潜在客户的画像与相应的营销策略制定等等,都能够交付给AI去快速完成。
除了硬件平台本身与相关应用之外,AMD还积极通过生态构建,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端侧AI的“易用性革命”。为此,AMD联合Abee、惠普、零刻、六联智能、SEAVIV、极摩客、铭凡、天钡等硬件合作伙伴,已推出超过20款的迷你AI工作站产品。更与RIPPLEAI共建并上线了开发者平台,提供开箱即用的套件、教程与远程调试服务,目标是打造“AI时代的树莓派”,以降低开发门槛。
另一方面,依托AMD中国AI应用创新联盟的上百家软件合作伙伴,针对不同行业场景定制解决方案。如面向物业服务的公共区域视频实时监测方案、面向制造业的Bom批量分析解决方案、面向家庭的安全预警,甚至与魔搭社区合作开启MCPAgent挑战赛,加速模型适配与应用落地。这种“硬件+软件+生态”的全栈式布局,让锐龙AI Max+ 395从单一处理器升级为端侧AI生态的大脑枢纽。
面对行业竞争,AMD锐龙AI Max+ 395的差异化优势尤为显著。一方面它深度适配Windows与Linux双系统,兼顾普通用户的易用性与开发者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AI服务器,它以“迷你形态”实现算力下沉,让AI从“机房专属”走向“桌面可用”,在目前的市场中,锐龙AI Max+ 395可以说是“仅此一家”的移动端算力底座。
此外即便与同价位消费级产品相比,得益于可分配的高达96GB的大显存与多元算力融合的特性,也使其成为最有潜力的能够承载超大规模参数量大模型本地部署的移动端算力平台。正如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所言,“锐龙AI Max+ 395致力于成为端侧与边缘侧AI推理优选平台!”而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锐龙AI Max+ 395确实已经初步实现这一目标——从高校实验室到中小企业办公,从AI开发者的工作台到家庭智能空间,锐龙AI Max+ 395及相关设备正以小而强的姿态,推动AI算力从集中化向分布式转变,从而为行业注入了AI普惠新动能。
随着AI Agent进入“元十年”,端侧AI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AMD锐龙AI Max+ 395平台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当前市场空白,更奠定了“高性能、低成本、广适配”的端侧AI发展趋势。当更多企业与开发者能以低成本获得高效的大模型本地部署与推理能力,当AI应用能够从云端依赖转向本地化,当AMD提倡的AI普惠真正落地到每一个现实场景,端侧AI也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进而成为驱动行业效率提升、推动创新迭代的核心力量。基于此,AMD以锐龙AI Max+ 395平台为起点,正在开启一场端侧AI平权革命,这必然将重塑整个AI行业的发展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