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大块头还有机会? 全新揽境能否破局新能源围堵
当新能源车型在中大型SUV市场掀起一轮又一轮浪潮时,一款燃油车的登场似乎很难再引发轰动。但8月5日,一汽-大众全新揽境的正式上市,却带着几分“逆势而上”的意味——不仅将售价定在26.99万-29.99万元区间,相比预售直降3万元,更在智能化配置上抛出诸多“硬货”。这款车长超5.1米、轴距近3米的“大块头”,试图在新能源主导的市场里撕开一道口子,它真的能做到吗?
价格诚意:以“减法”应对市场内卷
在中大型SUV市场,价格始终是撬动消费者决策的关键杠杆。全新揽境此次上市的“定价策略”,透着一股明显的“务实”。两款车型——450四驱至尊版和450四驱旗舰版,售价分别为26.99万元和29.99万元,更值得注意的是,6座车型与7座车型同价,彻底打破了“座位数决定溢价”的潜规则。
这样的定价背后,是对市场“内卷”的直接回应。要知道,此前同级别合资燃油SUV的入门价往往突破30万元,即便是前驱低功率版本也鲜有优惠。而全新揽境不仅将起售价压至27万内,还全系标配四驱系统,高功率发动机成为“标配”而非“选装”。更重要的是,它砍掉了传统合资车常见的“入门丐版”,两款配置在核心功能上并无显著差异,仅在智驾辅助、座椅舒适性等细节上略有区分,这种“减少选择纠结”的思路,显然是在向消费痛点妥协。
对于家庭用户而言,这样的价格调整无疑提升了“入手门槛”的友好度。毕竟,花27万左右就能买到一台尺寸堪比“9”系SUV、且配置均衡的中大型SUV,在几年前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空间哲学:用“得房率”重构实用价值
作为中大型SUV,空间永远是绕不开的核心卖点。全新揽境在这方面的表现,试图用“得房率”重新定义“大”的意义。其车身尺寸为5168mm/2002mm/1792mm,轴距2980mm,与市场上主流的“9”系SUV旗鼓相当,但87.2%的内部得房率,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所谓“得房率”,通俗来说就是“实际可用空间与车身尺寸的比值”。87.2%的数字意味着,它把更多车身长度转化成了座舱内的有效空间。前两排最大伸展空间达到1854毫米,无论是身高1.8米的成年人还是儿童,都能轻松调整到舒适坐姿;第三排的表现尤其令人意外,311毫米的座椅高度和991毫米的头部空间,让成年乘客久坐也不会感到局促——要知道,不少同级别车型的第三排更像是“应急专属”,而全新揽境显然想让它成为“常规选项”。
储物能力同样可圈可点。常规状态下350L的后备厢容积,比以空间见长的理想L9还多出5%,即便装满儿童推车、露营装备等“家庭大件”也绰绰有余;若将后排座椅放倒,瞬间就能形成一张“移动大床”,无论是长途旅行中的临时休息,还是装载超长物品,都能轻松应对。
座椅的舒适性配置则进一步强化了“家用属性”:前排支持12向电动调节,加热、通风、按摩功能一应俱全;6座车型的第二排独立座椅同样配备电动调节、通风、加热,甚至加入了多模式气动按摩——这些以往只在豪华车型上出现的配置,如今成了全新揽境的“标配项”,显然是在精准击中家庭用户对“舒适出行”的需求。
动力与智能:燃油车的“自我革命”
对于仍执着于燃油车的消费者来说,动力总成的“含金量”直接决定了购买意愿。全新揽境搭载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无疑是其最大的“技术背书”。这台发动机最大功率达200kW,最大扭矩400N·m,扭矩平台覆盖1700至4500rpm,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高速超车,都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输出。更难得的是,其WLTC综合油耗仅为8.33L/100km,在同级别燃油车中算得上“省油先锋”。
但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在智能化上的“跨越式升级”。以往,燃油车的智能化总是落后于新能源车型,但全新揽境似乎想打破这一定律。其内饰采用15英寸中控屏+11.6英寸副驾娱乐屏+10.25英寸仪表屏的“三屏联动”布局,搭配抬头显示系统,视觉效果和操作便捷性直逼新能源车型。车机搭载高通8155芯片——这套被行业公认的“智能车机标杆”芯片,让语音交互、功能切换的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语音助手则与科大讯飞深度合作,不仅支持方言识别、连续对话,还能实现双音区20秒连续对话,无需重复唤醒;更引入了DeepSeek+自研混合大模型技术,让车机不仅能“听懂”指令,还能“理解”语境,比如一句“我有点冷”,系统会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并关闭车窗。
驾驶辅助方面,全新揽境搭载了端到端高速NOA功能,成为行业首个搭载端到端大模型的燃油车。这套由一汽-大众和卓驭科技联合打造的IQ. 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能实现高速领航辅助、精准上下匝道、丝滑避让、红绿灯起停、自动泊车等功能,覆盖全国90%城市路段和95%高速路段——这样的智驾能力,已经无限接近主流新能源车型的水平。
新能源围堵下:燃油车的生存缝隙
尽管全新揽境在燃油车阵营中展现出极强的产品力,但在新能源车型的“降维打击”下,它的市场空间依然面临考验。以定位高端豪华的领克900为例,其入门级车型优惠后仅28.99万元,却是3电机的插混车型,零百加速进入“4秒俱乐部”,动力性能与全新揽境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更关键的是,新能源车型在平台技术、智驾系统上的优势难以撼动。比如领克900基于SPA Evo平台打造,安全性和底盘质感更优;内饰豪华感、标配的城市高速智驾系统,也让全新揽境的29.99万元智驾版显得性价比不足——要知道,这个价格还不包含购置税,而新能源车型还能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
这样的对比,折射出燃油车在新能源时代的尴尬处境:即便用上“世界顶级”的2.0T发动机,即便大幅降价,面对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型的“配置堆料”和“技术迭代”,依然显得力不从心。
但全新揽境并非没有目标受众。对于那些“非燃油车不选”的消费者——或许是对充电便利性有顾虑,或许是对燃油车的驾驶质感有执念,同时又需要一台大空间SUV满足家庭需求,它依然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优质选项。毕竟,在新能源车型主导的市场里,能把燃油车的“实用性”和“智能化”做到如此均衡的产品,并不多见。
全新揽境的上市,更像是燃油车向新能源时代发起的一次“突围尝试”——用价格诚意、空间优势、智能化升级,证明自己仍有存在的价值。但在新能源车型持续“内卷”的当下,这样的尝试能否成功,最终还是要看消费者的选择。
那么,如果你正在考虑购买中大型SUV,会选择全新揽境这样的“燃油大块头”,还是转向新能源车型?你认为燃油车在智能化时代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