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贝特瑞

抱团28年! 日产东风出口联盟背后是机会还是困境?

据媒体报道,8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5年8月18日—24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其中包括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设合营企业案。这意味着双方合资成立的出口公司已获得官方“绿灯”,距离真正落地又近了一步。

新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日产中国出资60%,东风汽车出资40%,合作期限长达28年。看似是“抱团取暖”的动作,却折射出两大车企在市场低迷与产业转型背景下的焦虑与野心。

日产低迷,东风承压,出口成了救命稻草

日产近年来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谓持续低迷。2024财年净亏损高达45亿美元,中国市场销量不足70万辆,同比下滑12%。工厂关闭、产能过剩、车型吸引力减弱,逼得日产不得不寻找新出路。

东风同样面临压力。合资品牌红利消退,在新能源赛道上落后于比亚迪、特斯拉等竞争对手。如何在转型关口守住阵地、寻找增长点?出口自然成为双方的共同选择。

这不是浪漫婚姻,而是现实算计

日产需要东风在中国的制造与供应链优势,东风则希望借助日产的全球销售渠道与品牌影响力。双方合资更像是一场“交易婚姻”——与其说是看好未来,不如说是不愿独自承担风险。

对于日产而言,把中国产能与新能源车型投向海外,或许能缓解财务压力。东风则借此多了一条出海通道,为新能源转型积蓄更多可能性。

挑战同样摆在眼前:走出去没那么容易

出口并非灵丹妙药。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新能源车企已在东南亚、中东、欧洲加速布局,留给日产与东风的空间并不宽裕。

更现实的问题是,双方能否真正形成合力?还是仅仅停留在协议层面的“抱团”?这将决定合资公司能否在长达28年的合同期内持续发挥作用,而不是昙花一现。

(已被关闭的东风日产常州工厂 东风汽车报)

抱团取暖还是重生之路?

日产与东风的合资出口公司,是在产业寒冬中燃起的一簇火苗。能否越烧越旺,取决于双方能否拿出真正打动市场的产品与战略。出口是一场硬仗,而非捷径。未来几年,“新奋斗100”计划与出口业务能否兑现,将直接决定这段28年的合作是转机,还是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