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车展: 零跑的未来与产品计划 展台群访实录
易车讯在刚刚举行的2025年成都车展上,我们参加了零跑展台的群访活动,对于零跑品牌的未来计划和新产品等话题展开讨论,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先生、零跑汽车副总裁周颖女士参与了本次访谈。以下为群访实录: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今天来参加零跑在成都车展的会,像刚才曹总在发布会上说的,整个零跑我们上半年包括最近七八月份,一直保持着非常稳健的向上态势。今年推出新品B系列,包括B10,B01,都呈现出非常好的势头。整体上来说,包括整个品牌的出海也好,包括我们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好,应该说都是非常亮眼的。今天借着成都车展的机会跟各位老师做一个更深入的交流。接下来请大家踊跃的提问。
提问1:
周总好,曹总好。刚才看到车的颜值其实非常好,而且“摩根粉”非常养眼,我们车的高颜值其实已经显而易见了。
这个问题想问一下智能驾驶,,想问一下我们的辅助驾驶什么时候能够厚积薄发,计划和进展是什么样?
曹力:辅助驾驶这块,相信大家也听到过我们之前讲了很多,这两年投入也是加大很多。在策略上我们还是会在全系列车型的硬件上做预埋,在安全冗余上做足够充分,在软件上不断迭代。什么时候到第一梯队?如果一定要给大家一个时间期限的话,我相信明年上半年一定是第一梯队,所以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后续的新车以及OTA的水平。
提问2:
想问一下周总,关于品牌相关,我们知道零跑的出海速度很快,上半年新势力出海是销量第一。在国际市场上,周总觉得零跑如何进一步塑造和强化品牌形象,让零跑品牌在海外更加有辨识度?
周颖:首先第一个,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依托和Stellantis集团这样一个创新的合作模式,零跑整个出海速度非常快的,尤其是欧洲市场的渠道比例,已经有将近600家网点。包括在德国非常传统老牌的汽车消费、汽车生产制造强国,我们也获得了很高的一些用户评价,包括经销商、媒体的评价。在整个品牌塑造过程中,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我们可以去参考零跑品牌在国内市场发展的脉络,首先第一个,肯定是由产品竞争力来引领的,在整个今年的海外销售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零跑的产品是核心打动用户的地方,坦白讲我们对海外消费者来说就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快速获得他们的青睐,其实更多依靠我们产品竞争力。我们讲零跑的产品理念叫“更高配置,更有品质,好而不贵。”其实这样子一个产品理念在海外也同样非常适用,甚至说在汽车消费比较发达的地方,大家整个汽车消费理念更加理性化。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这样产品我们讲更高的一个价值感,更高的一个获得感,这样一个产品理念应该是打动用户的核心,这个部分也作为我们跟海外消费者沟通最重要的一点,把我们产品力去打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去做好适配各个国家各个消费市场不同的消费形态、文化需求等等这方面,但我觉得中心思想不会发生变化,始终保持我们通过全域自研引领出来的好而不贵的产品竞争力。
提问3:
我想问有关出海的问题,看到媒体有报道说,零跑的欧洲基地会落地,想问一下目前零跑在欧洲本土化生产的推进进度以及本土化车型的生产规划?
曹力:周总前面也讲过,整体进度来说,我们目前来说,非常稳步的进展过程当中,我们争取在明年把B10和后续的新产品能够在欧洲本地化生产。这个也是利用我们跟Stellantis合作的优势,利用它的工厂产能,把我们产品导入,然后满足当地税收要求的本地化,做到最好的经济性和有竞争力。
提问4:
我的一个问题,接着辅助驾驶再问一下。现在我们辅助驾驶其实在自研,现在行业内有很多在自研和引入供应商,我想问一下有没有考虑后续在辅助驾驶这块引入供应商方案?
曹力:我们的理念还是坚持自研不会动摇,如果将来有更开放的合作形式,我觉得都可以探讨,零跑一直都是比较开放的态度。至少我们核心零部件全部自研,利用自己有竞争力的系统和零部件。同时,如果说外部有更好的机会和更好的合作模式,这个都可以探讨。
提问5:
下面两个问题关于产品系列,我们有B系列,现在B10已经基本上10万左右,还有B05的产品尽量会发,后面还规划了A系列产品,在往低端价格里面,这个车型之间怎么样做一些敏感的区分呢?
曹力:在B系列上面,首先我可以再透露一下,我们没有B05,我们接下来会发一台新的偏个性化的车型,它是一个完全全新的命名。同时在B和A之间,其实大家如果说去看消费市场车型的体量和价格分级来看,其实A和B还是有区间差异,特别是像在海外市场欧洲,A和B这两个,B算是主流车型了,A在欧洲来说不算是B级车型,A级车就是A,在国内是A0。在国内来说,A和B差异其实也是挺明显,大家都可以看得到。B10代表着原来传统意义上紧凑型再往上面的一个区间段。原来传统的A级和A0级,是我们A系列主打的区间段,所以它在大小、产品品质以及价位上还是会有一些明显的区别。B系列车我们已经做到10万级别。你刚才讲的问题,A系列到底该怎么样定位,确实是,这个价位段越来越接近,特别是到10万以下价位段,用户选车几千一万块钱可能就会影响他的购车决策,其实这里面比15万以上车型价位段,它可能敏感度更高,这里面我觉得还是会有一些区别。
提问6:
关于D系列,原来ABC,C系列更多在10-20万这个区间,可能D系列要做30万以上,对于零跑来讲,这个市场,一方面竞争比较激烈,一方面之前也没有卖过这么贵的车,往这个系列打,我们现在整体考虑是怎样?
曹力:D系列车型我们的价位段目前定位是30万左右。其实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它已经探到了接近豪华车的价位段。但是中国的消费市场大家也都知道,用户购车消费的预算其实是有往上走的趋势,这个还是非常大的主流市场。所以在这一块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D系列在量上也可以有一个比较大的规模,同时在我们产品定位上面,我们还是一样的坚持我们的思维,同样在30万这个价位,我们可以做到现在市面上50万甚至50万以上这些大型新能源车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对D系列,将来不管在市场份额上还是产品竞争力上面,都非常有信心。至于品牌能不能支撑这样的价格,我觉得我们的品牌靠慢慢地积累,慢慢用户的口碑,我们的产品竞争力,我们的技术优势,慢慢积累出来,所以我觉得品牌慢慢在用户心目当中其实也会有一个沉淀,大家会相信零跑的技术和产品实力足够支撑这个价位段。
提问7:
我想接着问一下海外规划,前几天看到我们在欧洲市场也比较成功,我还是想问一下咱们海外扩张的路径和方法论,因为海外渠道大家关注点不太一样,过去中国的品牌在欧洲好像看起来也不是特别成功,第一波做的那些品牌,他们其实在海外卖的产品,价格也挺高的,成功的品牌,像名爵这些还是依托本土品牌影响力拿到一些市场份额。我想问,咱们针对比如欧洲这种相对传统的一些市场,咱们欧洲拓展规划,有没有怎么样去做怎么样去打的一些规划?还有和海外经销商接触的时候,他们的关注点主要是什么?谢谢。
周颖:刚刚聊到整个海外规划的部分,首先第一个,我们今年通过导入像T03和C10这样子的产品,其实已经初步获得了当地市场的认可。大家看到中国新能源产品非常强的产品竞争力。整个拓展过程中,肯定我们还会延续零跑一贯的风格,就是稳扎稳打的风格,当然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助力是我们和Stellantis集团合作,我们通过跟他们合作,我们有非常多的当地资源可以快速导入,这也是为什么看到,虽然我们去年才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今年才算是比较大规模的在海外销售,我们整个提升速度是非常快的,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说产品前期通过出口的方式来导入,我们也有导入本地化生产制造,跟当地产业更深度融合。刚刚提到名爵,它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它还有一个更好的优势,它本身就是诞生在英国的品牌,有这个品牌基础,这个部分是我们跟它最大的差距,我们想说这部分的差距是需要通过持续的用户口碑积累来实现和达成的。与此同时,接下来我们会加速新产品的导入,包括九月份慕尼黑车展上也会开始导入我们全新B10产品,刚刚曹总也透露了,我们还会有全新的全球战略级的新的产品。接下来我们会加速产品导入的速度。这个过程当中也是不断的在强化当地团队和我们在国内团队互相之间的融合和适配,包括我们在国内已经比较成熟的一些营销打法也会跟他们做结合,这个过程中,前提还是充分尊重当地的消费习惯和文化环境等等。出海本身是一个很长期很持续很复杂很体系化的一个过程,虽然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去提升去改进,增加我们自己这部分的能力,这是一个过程,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我想零跑比以前中国的汽车品牌有更好的基础。首先第一个我们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确实已经走在前面了,另外我们有很好的当地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
曹力:所以出海在品牌这块,我觉得我们还是会去定位,我们零跑是一家来自中国的车企,但是我们要做全球化品牌,把零跑做成一个全球品牌。所以这个就需要我们在进入全球市场的时候,要去理解当地的用户需求,要去理解当地文化上的差异。像欧洲市场其实是很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需要更理性的看待产品竞争力到底能给用户带来什么,这些方面,中国品牌出海也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原来大家可能对中国汽车品牌可能会有一些偏见,但是我觉得慢慢的大家对中国新能源的整车品牌,大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因为我们真正用我们的技术用我们的实力用我们的产品来说话,而不是说我把品牌过去讲一个什么故事,好像很那个,这是中国品牌走出去要一步一步的用产品来征服大家的这条路。
提问8:
刚刚曹总发布会的时候提到,我们已经连续5个月作为新势力第一名的月销,也破了5万。这个里面有没有一些零跑的核心KnowHow,它怎么做到后来者居上?做了哪些事情才能完成这样一个看似不可完成的一个任务?
曹力:怎么样一步一步走到从月销几千到5万这条路,还是我们对于技术和产品这块坚持的战略理念,怎么样让用户用同样的钱买到更好的配置更好的品质,这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这个里面的挑战就是我们怎么样通过自研的优势把品质做好,把成本控制好。当然了,更重要的还有我们对于渠道市场的开拓和产品的规划定义上面要稳。我觉得零跑其实是一家很稳很务实的一家公司,所以怎么样把规划做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一步一步的把销量走上去,而不是说突然跳一个台阶,这个其实不现实。这个也是大家看到为什么前面这么多年一直在积累技术实力、对于产品把控的能力,从单个的产品单系列产品到ABCD全系列覆盖,慢慢的做完善,慢慢的把销售网络渠道做完善,慢慢把出海这条路铺起来。这也是零跑为什么能够走得比较稳的核心关键点。
提问9:
两位领导好,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最近好像汽车车企资本市场动作很多,包括岚图的上市,包括我们之前股价有一个非常好的表现,一方面是中报各方面销量数据比较好,我们还是想了解一下,因为大家很关注这个事,我们有没有一些可以透露的细节?第二,涉及到产品方面,关于纯电的大三排六座七座的SUV突然之间发行了,市场端反映非常好,感觉这个车型像新开辟出一个新品类一样,拳打下面的SUV,脚踢上面的SUV。我想问一下,咱们对于这个市场未来的判断,包括产品线和销量规划?还有一个小问题,我看到最近我们和中创新航成立了一个叫新能源公司,主要涉及到电池这块,注册是10个亿,未来换电这块有什么其他想法?包括和华为这块,我们一方面自研,现在感觉对外的合作也比较多。
曹力:第一个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这块其实我们在股价这块,我们在公司内部不太讨论价格,我们一直还是坚信,包括我们也没有刻意要去看这个股价一定要到多少。我觉得还是坚持长期主义,这个很现实的就是,你的销量做到多少,市场认可多少,你的股价自然就会到一个高度,这个还是要拉长线来看。跟一汽的合作里面,其实大家网上传的10%,其实我也很纳闷,我们在跟一汽的合作,大家看到我们签的战略协议里面,其中一个车型的合作已经稳步往前推进了,资本的合作也在探讨的过程当中。所以网上传的信息,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周颖:如果有要更新的消息,我们肯定会及时告知。现在我们还没有更新的消息。
曹力:还有一个是大三排的车型,这个其实也跟市场用户端的需求相关,谁能够创造一个全新的车型,是一个空白的蓝海,目前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只是说在大家用车需求当中,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包括多孩家庭的现状,我们可能在一些大车或者是说多座车型需求上,量会比之前越来越大。所以各家都会去做,因为大都是看到这个趋势,这个是很正常的。只是说我们做这一类车型的时候,怎么样能够真正的去满足用户的需求,真正的做到同样的价格,品质更好、空间更大,豪华配置也好、舒适性配置更高,这个才是核心。而不是说我找一个车型这里面做,可能看上去有一定的先机,但是现在大家迭代都越来越快,不可能说谁一直占有某一个市场。
相关车型就是刚才讲的D系列,今年第四季度也会跟大家做一个见面,明年上半年我们会做一个上市交付。到明年我们ABCD整个的产品线基本上就全了。
中创这边我们跟它合资的,大家看到的信息,我们跟他们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主要还是在电池这块。至于说换电,我们是C2C的整车价格,目前来说我们没有在换电上面做过多的规划和设计。
提问10:
前段时间,智界也上了华为鸿蒙新品牌,正好在零跑很主销的价格区间。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有些车企会不会有放弃自研或者放弃自研的想法?因为智能化这块投入产出比太低了,零跑持续坚持自研智能化这部分业务态度怎么样?
曹力:在自研这块,我觉得这个是属于公司的战略,零跑一直在讲我们要坚持全域自研,这个是一个中长期战略,不太会轻易动摇。尽管各家投入的资源会提竞争力,有一些参差不齐,但是对于零跑来说,我们在核心零部件系统上面,包括智能化,做全域自研,还是非常有信心站到第一梯队,还是非常有信心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水平。现在也证明我们在很多自研领域,我们还是在行业内快人一步,能够在新技术上,包括在成本控制上做到比友商更好。
提问11:
两位好,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出海,其实以前我们看到零跑还有一个官宣是制造有相当大比例的零部件是到了欧洲,如果要本地化生产的话,这部分会不会有些变化,因为零部件还是比较多的,这部分变化会不会让我们的成本管理或者定价策略有变化?第二点,提到国内市场,现在有一些新的品牌出现,包括传统高端品牌最近产品价格也是有比较大幅度的下调。行业里会有人说这是不是代表着我们所谓的价值锚点在发生变化,不知道内部怎么去看外部变化?会不会觉得市场竞争现在在整个价格方面又有新的变化,我们怎么去应对?
曹力:在出海这件事情上面,就像您刚才讲的,确实是有这方面影响。出海我们不可能说100%都是一样的,因为要制造,大家都知道在海外特别像欧洲,它的制造成本其实非常高,人力成本非常高。所以我们还是会去平衡这个经济性,要满足欧洲40%本地化的比例,我们会选择像一些大件,比如座椅、车身这些。但是这块又是非常成熟的一些工业制造,所以我们会去选择当地的比较有优势的供应商来帮我们做这些。我们自己自研核心零部件,还是可以通过出口的方式过去,因为这些东西它的附加值很高,但是它的运输成本相对可控,比如控制器也好、电机也好,包括座舱这些,其实运输成本相对来讲可控。所以我们会采取比较平衡的方式,它也会带来一定的小幅成本的增加,但是在欧洲大家也知道,它的整个售价,它的竞争体系,其实跟国内还是有一些差异,这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控。
我觉得国内市场变化,现在是竞争非常激烈的阶段,这个很正常,就像国家一直呼吁的要反内卷,我觉得是会往一个正向的方向去走,大家还是会越来越卷,但是不会一味的卷价格,而是要卷技术,要更先进更快,品质要更好、内饰要更好。这是一个良性的趋势,竞争当中肯定会有有倒下,会有人胜出,胜出的就是技术实力更强,产品更强,这个是零跑一直要做的方向,而不是要卖更低的价格,这样肯定做不长远。
提问12:
两位领导好,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第一个问题,今天恭喜零跑迎来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请两位领导评价一下这两款车的销量表现?还有同行提到在它的细分市场其实竞争者越来越多,包含一些品牌力比较强的友商,零跑接下来会通过哪些营销举措来吸引年轻消费者?第二个问题,我们注意到今年新能源车市场呈现一个哑铃状,售价相对低廉的和相对高端的市场,都是比较漂浮的,零跑用户保有量也越来越多,今后有没有可能推出价位更高的高端新能源车车型?
曹力:先回答后面这个问题,刚刚也讲到零跑的D系列是我们目前覆盖30万级整个大众化消费相对高端的车型。策略上,不是说一定要按照豪华车、高端车来追求它的高利润这种方式,而是还是一样的成本定价,同样的30万这个车绝对值,你如果那去看,绝对值50万,下半年就会有实车跟大家交流,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另外,年轻的用户特别是B系列市场,它的竞争确实是非常激烈,而且这个价位段的车其实是最难做的,各种各样的挑战,来自技术架构的,空间上的,成本上的,友商10万的车都把配置堆得很高了,怎么样去赢得年轻用户的喜爱,我觉得还是要在产品定义上和设计上要去抓住大家的诉求。所以B系列,我们一直叫B系列为年轻而来,所以B系列在整个设计上面还是会去契合年轻用户的品位,包括外观设计上、内饰简洁、科技的这种氛围上面,包括智能化功能上面,在这上面我们会去满足年轻用户的各种需求,甚至是把这些方面做得更好。另外一方面也是一样,我们在这个价位段会把舒适性配置、智能化配置做上去,拿我们B01举例,B01在年轻用户里面的口碑非常好,现在有点供不应求的状态,除了刚才讲的从生产上设计上要去契合大家的品位之外,我们整个的品质感上面,比如底盘操控,年轻人可能更喜欢我的这个车更动感一点,座舱更智能一点更流畅一点,带激光雷达的ADS版本一半都是用户的选择,销量一半都是带激光雷达。这方面如果说契合年轻用户,在10-15万甚至10-12万这个价位段的话,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我觉得年轻用户和家庭还是非常认可。
周颖:我稍微补充一下,B01现在卖得比较好,到底怎么看,我们零跑从第一款产品开始,像最早的T03,一个月卖几百台,像C11,刚开始一个月卖一两千台,到去年的时候,C11月销过万。B01这款产品,在上市第二个月销量就已经过万了,从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这是零跑整个技术的积累、能力的积累,到B系列这个阶段其实有了非常好的规模效应和口碑效应。在B01这款产品上,包括B系列产品上,其实它一直延续着零跑一贯的产品定义逻辑,我们把产品竞争力做到足够冗余的状态,包括大家会看,为什么B01产品要做到600续航,给它上激光雷达等等,这就是我们的产品理念,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去打动消费者。
提问13:
两位领导好,我想问两个简单的问题,一个是刚才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上半年财报,显示我们的毛利率已经增长到14.1%了,相比去年增长非常快,而且曹总在讲我们对成本控制,想问一下毛利率增长、成本控制上有什么可以值得友商借鉴的?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的毛利率其实相对有一些新势力的话还是偏低,我想问曹总,我们对毛利率未来的增长,是期望它能够像友商达到20%以上,还是维持在这样相对均衡的状态?还有辅助驾驶方面,曹总提到我们激光雷达版本选配率很高,我们辅助驾驶激光雷达在零跑内部对于辅助驾驶的定义,它目前来说是一个功能件居多,还是新奇件居多,很多厂商激光雷达搭配首先要依靠大算力,带来整个辅助驾驶方面的需求,并没有体现出和纯视觉方案之间拉开明显大的差距。
曹力:我觉得像ADS这块,大家的技术路线都慢慢趋同,业内还是比较认可,将来肯定纯视觉为主的路线。搭载激光雷达跟不搭载激光雷达的视觉方案到底有多大的区别,这个还是在于极端场景的安全冗余,所以我们还是会在激光雷达上面把它作为一个安全冗余的保障,能够应对一些极端的工况。
另外对于成本上面,毛利来说,我们之前也讲过,我们所有产品都是以成本定价,不会一味的追求高毛利,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做成全球的车企,必须要有规模,所以将来的目标,300万、400万能够进入全球排名前十的车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还是要能够以合理的毛利来让公司可以保持一个稳健的增长这么一个状态。所以目前阶段来说,14-15%的毛利我觉得相对来说比较合理。
提问14:
曹总好,我想问一下问题,刚才讲到零跑要做全球的品牌,我一直在想,在本土化成长过程当中,属地化本地化制造是不是一定就是说,相对于出口来说,它就是更高级的阶段或者必然经过的阶段?第二,其实在东南亚市场发现当地很多国家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积极涌入,当地产能已经远远大于当地市场新能源车的容量了,虽然现在大家都在强调产品力,零跑也在强调,这就意味着价格战其实可能真的不可避免。您怎么看待这样一种现象?
曹力:我觉得从整个汽车行业发展历史来看,本地化肯定是一个必然要做的事情,因为你从拉长时间来看,从一个地区的汽车行业,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兴市场到一个成熟市场状态的时候,你后续对于本地化反映的能力,本地需求反映的速度应该要够快,你要足够了解本地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市场环境的需求,甚至包括政府层面的需求。但这个问题到底是出口还是本地化更好,你要做市场规模肯定要本地化,目前这个阶段,比如大家看到东南亚这些国家,中国车企的产能都已经很拥挤的时候,这个是一个发展过程中的状态,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要去取一个平衡,我们并不是说进到每一个大规模的市场都要100%,都要全部做本地化,我们要看在这个阶段本地化到底划不划算,比如关税的状态、本地供应链的状态,本地制造成本的状态,跟我们出口状态来比,包括我们对于市场反映速度来比能不能跟得上,取一个平衡,所以我们会逐步重点评估我们要不要做本地化市场。
提问15:
曹总好,周总好,想请教一下,刚曹总讲还有一个全新的个性的车型,背后的考量大概是什么?
曹力:因为我们现在从ABCD基本上我们的产品都已经布局齐了,在我们产品矩阵已经非常完善的同时,我们去做一个更加个性化的产品或者更加个性化的一个系列,我觉得是可以做这个事情,因为我要满足更多的有个性化需求的用户群体,能够把我们的量做得更大。我所谓的个性化并不是说小众的市场,它同样是大众化市场,我们期望这个系列它能够有足够的量来支撑。
周颖:稍微补充一下,现在这台车我们只是确定它不叫B05,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们还是希望在慕尼黑车展的时候跟大家公布。
提问16:
我有两个小问题,我参加过很多零跑的采访,第一次看到朱总没有出现,比较好奇朱总去哪了?大家都说成都车展的影响力在减弱怎么样的,我们可以谈一谈零跑在成都车展或者零跑在整个西南地区的发展是怎么样的?我们知道过几天零跑要去慕尼黑车展,慕尼黑是去少数几家中国车企之一。零跑2023年的时候就已经去参加过慕尼黑车展了,之后巴黎车展,再加上这次,其实都没有缺席,我们在参加国际车展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纠结呢,想达到什么效果?
周颖:首先第一个是朱总,大家有注意到,上次B01上市的时候,朱总没有上台发言,他其实有讲到B系列是一个年轻的车子,他也希望把这个舞台交给年轻人。这可能是一个大的方向。
刚才提到慕尼黑车展,包括我们参加国际车展的部分,我想会有一点点不一样,2023年去参加慕尼黑车展的时候,其实是零跑公司国内团队去参加慕尼黑车展。当时首秀是C10嘛,那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海外车展。其实现在的状态不太一样了,今年的慕尼黑车展其实是零跑国际这个团队他们来组织他们来运作了,这个过程中还是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原来我们第一次参加慕尼黑车展的时候,说实话,主办方、场地,各种各样供应商资源协调等等,这部分我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挑战比较大的状态。现在我们跟零跑国际非常好的协同,整个这次慕尼黑车展的安排,包括我们这次除了馆内展区之外,我们还有馆外在市区里的体验空间,这个其实也是零跑出海的缩影,可以看到我们通过这样子的创新合作方式,我们去做更好的对当地市场一种适配,拿更好的资源,做更有针对性的方案,把我们在海外国际化和品牌形象做一个更高效的推广。在大方向来说,可以看到我们出海变得更加循序渐进,有更好的成果。这是关于慕尼黑车展和海外车展的情况。甚至我们也可以剧透一下,除了慕尼黑车展之外,在第四季度还会有大型的海外车展,都是伴随着我们国际化进程,对于我们重点海外市场的拓展,我们也不是盲目的说有啥我们都去,而是说怎么样针对性的通过车展,在海外,车展展会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消费者包括行业来了解这个品牌很好的场景,所以我们会结合着整个市场拓展的情况、产品的情况来适当的推进我们整个在其他市场车展的参展。
提问17:
曹总周总好,我想问一下关于海外的问题,海外车型定价策略是怎样的,刚刚也提到了我们如果本地化生产的话,其实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包括税收、供应链、零部件,我们在海外这些车型是先考虑规模还是先考虑利润?另外,关于毛利率的问题,刚才您也提到现在目前14-15%的毛利率已经是非常稳健的数据了,之前您也提到毛利率增长其实不只是靠卖车,还有包括其他的一些,无论是与其他车型合作还是零部件外供,都会带来毛利率的的提升,想问一下毛利率提升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和策略?
曹力:毛利率提升这块,比如说我们的零部件或者对外合作这块,它确实在目前来说有一定的补充,但是我们目前,主要还是以整车是我们主要的业务,我们把这个规模要做大,这个是我们第一要务。至于说将来的空间上,在零部件这块,我觉得我们自己量上来之后,我们的零部件有成本和技术优势这个前提下,我们去扩大对外销售这块的业务,会是我们新的增长曲线,我觉得未来空间非常大,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要聚焦量,把我们零跑的市占率要做大。包括在海外,海外我们的定价策略,你要说规模重要,规模确实第一重要,但是利润也要考虑,因为海外你要考虑它有收入,才能够把这个收入拿到投放市场建立品牌,这个都要去评估的,至于说怎么样定价,还是要看竞争。比如说海外同级别车型是什么样的竞争格局,我的产品力我的售价有没有优势,去看那个。同时,我要兼顾我有一定的利润来支撑我在将来不断的投入品牌的建设,不断投入市场的投放,来支撑我第一要素的这个量,把量做大。
提问18:
我有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财报会上,零跑发布了积极的销量预期,今年按65万销量来算的话,相当于今年下半年销量比上半年翻番,明年百万销量差不多比今年翻番。我想问一下,我们预期中是因为今年下半年主要增量是新发的B系列吗?明年百万销量这个目标主要增量,我们现在判断,大概的比例是什么样的,B系列在其中大概占什么样的份额?
曹力:B系列其实是量最大规模的一个市场,10-15万这么一个规模,无论是今年的60万台还是明年的100万台,ABCD的占比里面,B和C是最主力的销量占比。当然A和D,刚才讲它不是小众市场,同样的ABCD都要均衡的去看,相对来说B和C的量稍微多一点,只有把ABCD全部做到预期的量,100万达成才有实现的前提。所以我们ABCD在四个价位段或者四个竞争车型区间里面,我们相信都是非常有竞争力。如果按照量来区分的话,比如说100万台,基本上保持一个月至少8-10万台,所以我们ABCD明年的量来看的话,首先B系列要争取能做到,如果这个平台有3款车的话,我们必须要做到4万台以上。C系列也是一样要做到4万台以上,同时A和D,D系列3款车,价位比较高,年目标比如说3-4万台这么一个比例,按照这个比例来说,我们车型全部上齐了,不止100万台,大致是这么一个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