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贝特瑞

否认强制用户看广告, 百度打车不愿成为反面教材

百度地图又双叒叕摊上事儿了。

日前有用户称,他在使用百度地图打车服务时,相关界面不仅自动弹出广告,遮住了网约车车牌号等关键信息,并且这个广告的关闭方式非常隐蔽。相关截图显示,关闭广告的按键实际位于相关服务界面右上方,按键不仅很小,颜色也为深灰色,几乎融入了背景,而且位于该界面另一处优惠信息宣传入口上方,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优惠信息的关闭键。

对此百度地图方面回应称,媒体报道展示的截图与百度地图线上实际情况不符,有提供明显的关闭按钮,用户可随时手动关闭,且关闭后当日不会再触发。

尽管否认了隐藏广告的关闭按钮,但百度地图这一回应无疑也证实了相关广告位的存在。其实,百度地图尝试新增更多的广告位并不难理解,而且这也并非他们首次因为广告问题陷入争议。此前在今年5月初曾有网友发文称,百度地图在导航服务界面中植入了东鹏特饮的广告。具体来说,在百度地图的3D车道级导航中,路面会出现“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等广告词。

虽然与其他工具类产品相比,地图导航产品因为能够与出行、餐饮、购物等场景连接,所以有了更多的变现方式,但这并不意味他们就无需为商业化发愁。毕竟隔壁的高德地图,至今亏损仍是常态。

此前在《百度地图“见缝插广告”,原因其实不难猜》一文中,我们三易生活就曾指出,随着辅助驾驶被按下暂停键,作为与自动驾驶密切相关的地图数据采集任务载体的地图类产品,战略地位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滑。如此一来,对于这类产品而言,解决商业化难题也就会更为迫切。

再加上国内网约车行业也已进入存量竞争与深度变革并存的阶段,自从2024年开始,深圳、重庆、苏州、韶关、郑州、绍兴等地交通运输部门就陆续发布当地网约车市场饱和风险的预警。

市场饱和不仅意味着平台需要更卖力地抢夺用户需求,还代表他们需要更务实、求生存。

然而如今的情况,是高德打车作为聚合模式的开创者具有先发优势,滴滴出行虽然曾以自营为主,但当下也在聚合赛道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百度打车则还处于追赶者的地位。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7月百度打车的订单量较上月环比下降超过20%。

除了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网约车企业大概也从心底不太待见百度打车这样的聚合平台。毕竟如果可以,谁又愿意受制于人,而且还要被抽佣呢?

更进一步来说,其实不只是百度地图,整个百度如今的日子也过得并不舒坦。近年来受短视频平台的分流,以及AI搜索兴起对于搜索广告产生冲击等影响,百度核心收入来源广告业务持续承压。

以2025年第二季度为例,在国内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实现增长的情况下,百度核心在线营销业务营收却下滑了15%,创下近三年来的最大跌幅。

总而言之,出于种种原因,百度打车,或者说百度地图或许已经不得不扛起“养家”的重任。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网约车平台都在发力广告业务,甚至相关探索已经从线上拓展到线下场景。以Uber为例,自2025年6月起,其在纽约部分网约车内正式上线JourneyTV、也就是其自建的车载广告平台,播放时长为15秒至90秒不等的视频广告,甚至还包括完整的电影预告片。

然而Uber也好、百度打车也罢,想要用广告业务来提振业绩,都必须在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要知道与主打免费使用的地图导航服务不同,用户既然已经为打车服务支付了费用,为什么还要承担看广告的义务呢?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已经“辟谣”,但百度地图对于日前这个网传消息的态度颇为耐人寻味。用百度地图方面的话来说,“对于报道中的截图问题,我们正在联系首发的媒体和用户核查”。前一句说网传截图与实际情况不符,后一句却又说还要核查。字里行间都让人感觉,他们虽然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但似乎并不多。

说到底,其实不论真假,此次相关消息中展现的无疑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毕竟这种粗暴的广告形式对用户体验造成了直接影响,“深藏不露”的关闭按钮更是会让用户“如鲠在喉”。此前长视频平台的经历就已经证明,既要又要大概率就只能迎来一边倒的骂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