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化身为咖啡师、拳击手、运动员、按摩师各展所长;在广州“灯塔工厂”里,数智技术让汽车柔性生产线质效双提升;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街头,车路云一体化让“聪明车”跑上“智慧路”……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加速向实体经济渗透,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质生产力壮大,并以技术融合优势持续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产业转型开启“数智引擎”

制造业的蝶变最能印证数智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革命性力量。在广汽埃安番禺智能生态工厂,600多个机器人正按照既定程序“热火朝天”地工作,可为客户提供超10万种配置选项,让生产效率提升50%,交付时间缩短33%,一次验收合格率提高8%,制造成本降低58%。截至今年1月,这样的“灯塔工厂”全球已达189家,中国以79家占比超四成的规模,彰显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跃迁的强劲势能,也印证了信息通信业夯实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的价值所在。

5G、千兆光网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渗透正催生全新生产范式。青岛港的无人码头依托5G毫秒级时延实现桥吊远程操控厘米级精度,装卸效率提升30%;宝钢“5G+机器视觉”质检系统,让钢板漏检率降至0.1%以下。浙江传化化学工厂采用5G+光纤+边缘计算构建“双千兆”智能光网,实现生产线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海尔卡奥斯平台连接3000余家企业的实践则表明,当纺织厂通过能耗数据优化实现节能15%、工程机械通过预测性维护让停机时间缩短30%,“5G+工业互联网”已从技术概念深入价值创造核心,成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

从技术应用到产业变革,信息通信业正通过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及升级方案等务实举措,推动数智技术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目前,5G和千兆光网应用已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7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85万个,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凸显了中国在全球产业数智化浪潮中巩固领先地位的实力。

消费场景发生“智能革命”

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驱动产业转型,更深刻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催生新型消费场景,提振内需潜力。

今年“6·18”,京东平台AI眼镜销量激增7倍、AI手机销量翻番,智能终端正从科技产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这种转变的深层逻辑,是技术对消费需求的精准响应——当AR眼镜能实时讲解景点历史,当智能手表能监测健康数据,数智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美好生活”的内涵,也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信息通信业全球领先带来的生活品质跃迁。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满足了人民的美好数智生活需要,还拉动了消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街头,自动驾驶清扫车、自动驾驶快递车、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重卡矿卡等“聪明车”,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形成了“车路云一体化”,不仅为城市交通注智赋能,还催生了“出行即服务”等新商业模式。

人工智能已与办公协同、教育普惠、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智能应用生态。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今年一季度,智能穿戴、智能车载设备行业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这种消费端与产业端的良性互动,正是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进入成熟期的典型特征。

与此同时,“机器人+智慧生活”场景持续拓展。从公园消杀到课堂助教,从餐厅烹饪到运动会竞技……当数智产品无缝融入日常生活,其价值才能真正落地。今年7月,我国智能设备制造增长13.4%,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4%、12.8%。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应用场景将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实数融合要做好“深度”大文章

尽管成效显著,但实数融合仍面临“深水区”挑战:中小企业转型门槛较高、不同行业数智化水平不均衡、数据安全与价值释放不平衡等难题,都考验着政策智慧与市场活力。破题的关键在于,加大力度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推动数智技术从“单点应用”向“系统赋能”升级。

在工业制造领域,聚焦“全流程渗透”是一条可行之路。推广“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模式,在汽车、电子等行业构建全链路数字模型,将“灯塔工厂”的机器人协同经验转化为通用方案,开发针对复杂工序的自适应系统,推动不良率继续降低。更关键的是降低中小企业使用技术的门槛,通过能耗监控小程序、柔性排产插件等模块化工具,让技术应用像拼积木般简单,从而推动更多实体企业拥抱数智化。

农业领域需要“生产+流通”双轮驱动。比如,在东北粮仓推广“北斗+无人农机”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扩大物联网监测范围能实现精准种植;而区块链溯源与电商数据的结合,既能解决“丰产不丰收”痛点,又能让优质农产品实现溢价。“数智技术+现代农业”模式,既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推进城乡数智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方向。

服务业升级的关键在于“场景创新”。例如,物流行业的AGV机器人与5G叉车协同,可大幅提升分拣效率;医疗领域的AI辅助诊断,能让基层医院达到三甲水平;教育领域的“双师课堂”,正在弥合城乡教育鸿沟。这些场景的共同特点是不追求“高大上”的技术,而专注于“解决问题”,这也是推进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有效路径。

支撑体系的完善同样重要。培育专业服务商、设立创新基金、建设场景库,这些举措能降低融合成本,加速经验复制。唯有让企业“敢转型”“会转型”“转得起”,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普惠性价值”,对千行百业、千城万企实现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覆盖,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在生产端提高效率,在消费端提升用户体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

从生产车间到生活场景,从效率提升到体验重构,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融入千行百业、千家万户,是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与领先地位的核心要义。未来的竞争,本质上是融合深度的竞争——谁能让数智技术更全面、精准地融入实体经济,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赢得主动。这既是挑战,更是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